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
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的那天我整个人都空虚了,因为接下来距离毕业的半个月我都要无所事事,当时恨不得自己一辩没过继续愁眉苦脸的去修改十几天的论文。发神经的空当我去翻了下各种视频平台,然后发现了这部剧,女主一身校服傻笑着比划剪刀手的样子一如我在二十多年里遇到的无数个水瓶座妹子,男主是一脸青春明媚的刘昊然,名字普通得像是我们在高中认识的某个热爱打球的邻班男孩,女主的名字却拗口的直到现在我也要思索一阵才能勉强想起来。他们在剧中的名字像是一个文字游戏,耿耿余淮。看到这个怪异的组合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麦浚龙那张老气横秋放荡不羁的脸,简直罪过。
其实在高中以后我就很少看电视剧了,毕竟大学期间能够用来打发时间的事情太多,剧情拖沓的国产剧实在难以下咽,匆匆那年刚开播的时候宿舍一哥们整天看还是没有吊起我的胃口,这部剧却因为谭松韵那张 25 岁还胶原蛋白满满的脸直接把我魂都勾走了,实在是辱没了一个 21 世纪优秀青年的脸面。不过剧情还算不错,在我完整看过的几部青春题材网剧里算是最写实的,没有苦情没有堕胎没有满屏的心机婊,只有在高压的高中生活背景下产生的朦胧情愫,很符合我这个曾经 09 级的高中生能够回忆起的高中生活。
在看完了网上泄漏出的十二集后,我意犹未尽的花了三个晚上啃了一遍原著。如网上言论所说,原著和网剧简直不是同一个八月长安生的,剧情偏离程度不亚于盗墓笔记,虽然主线与原著一致,但为了丰满剧情新添加的人物和故事还是让网剧带了一点国产剧惯有的 “一看就是在瞎扯淡” 的风格。不过也没办法,原著的篇幅是无法将剧本拖到 24 集的,作为观众,能看到最好的我们已经觉得庆幸,毕竟终于能有一部剧可以不那么夸张的诠释我们都经历过的高中三年了。
初中的时候特喜欢看饶雪漫的小说,高中的时候就对这类书不怎么感兴趣了,每次去书店抱回的基本上都是各种不明觉厉但是逼格满满的文学巨著,最次的也得是郭敬明旗下那一堆新兴写手搞出来的 “饱含深意” 的小说或散文。大学基本上就不读书了,原因和前文提到的不怎么看电视剧一致,偶尔抽风想读书也不过是翻翻哲学心理学等与生活不沾边的上层建筑,企图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把自己变成一学问人,类似最好的我们这种小说已经太久不看,现在看完突然感觉还挺好的,就像多年前我看上海堡垒的时候一样,总想再读一遍再研究一下细节把人物的心理了解通透,瞬间就恢复了我小学五年级呆在书店一整天都不想出来时的刻苦好学。不过读了这种青春题材也是有负面作用的,对于一个即将和此生学生生涯说声永久再见的准毕业生而言,对高中生活的怀念足够矫情上小半年。那时的确是最好的时光啊,在一个个拥挤的教室里遇见最愿意与你共患难的人,遇见最朦胧的喜欢与爱,有足够的时间将那些秘密埋藏在玩笑和打闹之间,但可惜的是,在多年以后,那些秘密大多成为了遗憾。
2016,05,03.03:08.
发表回复